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关注  > 正文
【监管声音】做优大都市普惠金融服务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时间:2023-08-11 09:10:38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构建专业化服务机制、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不断探索普惠金融特色化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压实责任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倡导“做小微就是做未来”理念,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把金融服务中小微企业作为各行的“一把手”工程,并自觉将其纳入银行的发展战略中,从人员、机制、组织、风控等方面作出倾斜性安排。同时,坚持系统思维,监管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紧密配合,发挥社会合力。

监管层面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建立一整套集小微信贷考核目标、数据监测与通报、监管督导于一体的普惠监管工具箱。同时,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测评价体系,对金融机构形成有效激励。

联动机制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积极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政策、搭建平台。推动成立上海市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配合出台上海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方案,与相关部门共同搭建银税互动平台、大数据普惠金融应用等信息共享平台,切实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主体责任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引导在沪法人银行机构成立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推动各银行机构成立普惠金融业务部,建立普惠工作领导小组和普惠工作例会制度,确保政策落实有效和金融保障有力。

深入调研,打通堵点

为稳定企业融资预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创新推出无缝续贷“十百千亿”工程,首倡“零门槛申请、零费用办理、零周期续贷”的“三零”原则,通过监管引领+机制创新,精准指导银行机构稳定市场主体融资预期、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实现贷款到期和续贷的无缝对接。2022年,上海累计投放“无缝续贷”破万亿元,平均每月新投放无缝续贷超过1000亿元,全年约为企业节省近百亿元的融资成本。

为全力支持企业稳就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联合相关部门推出“上海市中小微企业纾困融资”工作机制,指导银行机构主动筛选符合纾困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名单。尤其是对有发展前景、信誉良好但暂时流动资金受困的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累计投放纾困融资金额5303.2亿元,支持638.3万人就业,力争2023年末纾困融资余额突破6000亿元,支持700万人稳就业。

围绕战略,聚焦重点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持续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的双向赋能,通过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做强科技金融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联合上海市多部门印发支持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对未来3年上海科技金融规划进行系统部署。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推进专业专营,加大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重点领域信贷供给。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海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8501.59亿元,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3661.71亿元,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100亿元。

在做优绿色金融方面,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联合市政府相关部门,围绕“组织体系、产品服务、重点领域、ESG风险和信息技术”等领域积极创新,引导信贷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业绿色融资余额合计1.2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4%。

此外,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积极指导辖内保险机构不断丰富普惠型保险产品供给,为市场主体保驾护航。疫情期间,上海保险业积极创新复工复产保险产品,拓展保险责任,推出普惠保险产品70余款,涉及保单约2337万件,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超过58万亿元。

标签:

相关新闻

X 关闭

X 关闭

精彩推荐